水土保持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行业动态     |      2019-06-02

水土保持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是与水资源管理互为促进、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免受外力侵蚀,既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内涵,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要内容。从保护土地资源、减轻土壤退化的角度上讲,水土保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土流失状况原因及危害

  据济宁市水土保持普查统计,近十年全市山丘区土壤流失面积2367平方公里,占山丘区总土地面积的82.7%,每年流失土壤问题约950万吨,相当于山丘区近4万亩耕地30厘米厚的表层土壤被剥蚀,被带走的氮、磷、钾等元素,约折合标准化肥4.8万吨。

  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自然因素中主要是降雨、地形地貌和植被,特别是大暴雨的冲刷,烈日、严寒和大风的侵蚀。在人为因素中,既有历史造成的,又有近代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历史上由于历代统治者不关心群众疾苦,人民为了生存,乱开荒山,扒山皮,自然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和加剧了水土流失。

  在生产和一些经济活动中,山区农民采取顺坡整地的耕作方式;有的破坏封山育林进行毁林开荒;有些基本建设缺乏控制土壤流失的措施,都造成一些新的水土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土层变薄,土壤砂化,耕地面积减少。据普查资料,全市山丘区因水土流失受危害的耕地有34.6万亩。随着土壤的流失带走大量养分,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含沙量增加,持水量减少,保墒能力降低,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水土保持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虽然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退化。这之中水土流失是祸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

  从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中可以看出,水土保持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关系密切。利用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是水土保持和土地资源管理共同的课题。

  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的根本。从保护土地资源、减轻土壤退化的角度上讲,水土保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基础。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应注重利用和保护相结合,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因为只有搞好水土保持,控制住水土流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沙化、石化、荒漠化和盐渍化的问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土地资源是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的基础组成。土地资源是自然存在的耗竭性资源(又称无限资源),是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质与量是有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的。但它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只要开发强度不超过承载力,土地资源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永续利用的。

  一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可缓解我国土地资源面临压力。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有直接关系,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缓解我国土地资源压力有效途径。

  二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能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土地作为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的主体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制约性也日益明显。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能改善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同步,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三是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协调一致,是我国农业生产向前发展必然选择。我国土地资源必须要走优化结构、节约资源、增加投入、集约经营、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控制人口、依靠科技发展的“现代可持续利用”的道路,要在土地资源利用和发展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土地生产。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协调一致,是我国农业生产向前发展必然选择。

  四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食物需求的量与质越来越高。只有确保土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

  总之,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最终建立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生态土地系统。